假如让蹒跚学步的孩子更多地去观察真正的飞鸟,而不是在平板电脑上玩《愤怒的小鸟》;假如让幼儿园的“小花朵”成为莳花弄草的“小花匠”;假如让学校增加更多的课间休息,而不是标准化考试;假如让顽劣调皮的孩子有更多在户外释放精力的机会……
本文选自《北欧妈妈的自然养育法》,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文作者 | 琳达·埃克森·麦格克
《北欧妈妈的自然养育法》
作者:琳达·埃克森·麦格克
译者:王索娅 王新宇
版本:湛庐文化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5年6月
在瑞典,自然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我出生于瑞典,在一个与阿拉斯加湾的纬度大致相同的小镇长大。小时候,我和朋友们的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在户外玩耍:挖泥巴、爬树、收集蛞蝓、看宠物兔赛跑、骑着自行车在家附近窜来窜去,还总是磕磕碰碰,腿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到了冬天,我们就去滑雪、滑冰,从种着一排排树木的陡峭山坡上坐着雪橇滑下,吃山上的雪,建造一些随时会垮掉的雪堡,偶尔还会在毫无戒心的同伴脸上拍雪取乐,这种行为通常被我们称为“拍雪骡”(mula)。
展开剩余90%上幼儿园时,我们每天都要在户外玩好几小时,风雨无阻。在小学阶段,除非遭遇雷电,户外活动存在生命危险,否则我们根本不会在室内休息。我们知道抱怨户外活动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根据天气穿衣服,并学会忍耐风霜雨雪。我们走在校园旁的小树林的路上,就会忘记恶劣的天气,因为我们很快就沉浸在了树枝变成木马,森林变成城堡的假想游戏里。
虽然关于大自然对儿童以及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的研究在当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大人们仍然本能地知道在树林里散步的好处。如果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让孩子们每天都在外面玩,答案似乎一目了然:“因为新鲜空气对身体好。”
《海蒂和爷爷》(2015)剧照。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以自然为中心的文化,集中体现在friluftsliv(意为“户外生活”)这个挪威语单词中。它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户外活动。这种生活方式如今已被视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并具备环保意识的孩子的关键。随着关于户外生活有益健康的研究逐渐兴起,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将户外活动视为重要环节。在瑞典,课间休息时间(大部分都在户外活动)大致已经占到上学时间的20%。许多学校还计划将更多的教学环节转移到户外进行。“森林学校”,即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度过的幼儿园,在热爱大自然的父母中也越来越受欢迎。
在瑞典,自然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只是世界地球日那天的口号,也不只是教科书中关于蜜蜂和蝴蝶的描述。自然是瑞典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大自然的日常互动使许多孩子,包括我们这些成年人,成为积极提倡环保的人。因此,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在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和可持续性生活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我搬到美国并开始养育自己的孩子之前,让孩子每天都去户外玩耍对我来说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以至于我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的育儿方式。但等我的孩子长大一点以后,我发现许多户外运动场所,无论冬夏都是空空荡荡的。我开始意识到让孩子们在户外玩耍并不是美国的育儿常态,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虽然大多数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了解非结构化户外游戏的好处,但根据相关研究,这一代的孩子在户外玩耍的时间明显少于他们的父母。尽管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父母鼓励儿童“尽可能多地在户外玩耍”,但是一项涵盖美国400万儿童的研究表明,大约有一半的学龄前儿童并没有每日户外游戏时间。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电子娱乐现在平均每周占用他们近53小时的时间。根据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数据,只有10%的美国青少年每天都去户外活动。
《海蒂和爷爷》(2015)剧照。
与此同时,许多学校正在削减课间休息时间,以便在几乎已经没有任何空闲时间的一天当中再塞进一点课程,哪怕是刚入学的学生也一样要面对这样的遭遇。政府因为害怕诉讼,干脆禁止在城市里滑雪橇。家长们一方面恐惧车祸、绑架和大自然本身,另一方面又疯狂地热衷于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把越来越多的孩子圈在室内,导致孩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等娱乐方式。曾经遍地都是孩子的街道和公园现在空无一人。伴随上述趋势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肥胖症、糖尿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其他行为问题。如今在美国儿童群体中,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比例是欧洲同龄人的3倍。
假如让蹒跚学步的孩子更多地去观察真正的飞鸟,而不是在平板电脑上玩《愤怒的小鸟》;假如让幼儿园的“小花朵”成为莳花弄草的“小花匠”;假如让学校增加更多的课间休息,而不是标准化考试;假如让顽劣调皮的孩子有更多在户外释放精力的机会……上述情况会不会大有改观呢?
站在美国中西部乡村小镇的这处空荡荡的公园里,我思前想后,是时候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从我离开北欧到现在已经有12年了,我在那里的少年时代,距今已有25年。所以跟我小时候相比,家乡的文化肯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里的人们在如今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是否还知道该如何养育身心健康、热爱自然的孩子呢?如果是的话,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北欧人真的掌握了某种伟大的育儿秘诀吗?
人们相信户外活动对孩子有好处
在我出生和长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想要不出门是很好找借口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在地理上主要是指瑞典、丹麦和挪威,但就地区文化而言,还包括我们的东部邻国芬兰。这一地区有许多地方属于北极圈之内,因靠近北极,部分属于亚寒带气候,大雪在冬天很常见,尤其是半岛北部,不过也不一定每年都有“白色圣诞节”。虽然在墨西哥湾暖流的帮助下天气会有所回暖,尤其是半岛西部海岸,比同纬度其他地方温度要高。但凡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度过冬天的人都知道,在这里生活需要坚强的心志。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冬季温差极大,有时,人们前一刻还在说“我们把露天茶座搬出来吧”,下一刻就感觉“我的眼皮好像冻住了”。不过,这里的冬天有一点始终不变:绝对的黑暗。
每年冬天,极夜都会笼罩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部,持续约27天,在12月下旬的冬至日达到顶峰。在那段时期,太阳完全不会从地平线升起。毫不夸张地说,万物生灵此时都仿佛进入了黑暗魔界。相比之下,南部的天气则没有那么残酷,1月份时每天都有长达7小时的宝贵日光。即便如此,阴云密布的天空也经常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包裹在一种永久的半黄昏状态中。这是一场对忍耐力的终极考验。极端天气会可怕到什么程度呢?2014年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整个11月的日照时间仅为3小时,创下了新纪录。“街上行人都要化身成丧尸开始吃人了。”我的一位朋友在11月底时愤怒地说,“世界末日就在眼前!”
《冰冻之地》(2005)剧照。
每个斯堪的纳维亚人都有自己应对黑暗冬天的方式。芬兰人为了保持清醒,喝的咖啡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多。瑞典人则建造精致的阳光房,并选择去泰国度假。丹麦人有“福歌”(hygge),这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很难直接翻译。它会让人联想到一家人舒适地围坐在壁炉前,喝着热巧克力,玩着棋盘游戏的画面。挪威人通过吃鱼肝油来提高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在林中小屋中躲避风寒。许多斯堪的纳维亚人都梦想着放弃这里的生活,搬到更温暖、更多阳光、更宜居的低纬度地区。不少人一到冬天就会冒出类似的想法,但只有一些退休的人真正付诸行动。不过重要的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发现,保持平常心才是度过冬天的关键。不管是下雪还是下冰雹,不管是路面结冰还是气温极低,生活还是会继续。尽管大雪过后,火车可能会晚点,但世界并不会停转。比如学校因为天气不好而停课的情况几乎闻所未闻。
快到春天时,番红花和款冬花从地下慢慢探出头来,白昼越来越长,维生素D的储备终于得到补充。在城市里,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也开始出现羊毛毯子了。这无疑也预示着冬去春来。当融雪开始从屋顶滴落时,从似永恒一般漫长的冬天中“幸存”下来的人涌向咖啡馆,将自己裹在毯子里,让苍白透明的脸沐浴在时隐时现的阳光下。哪怕户外只有几摄氏度也没关系。按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标准,戴着连指手套享受拿铁咖啡已经相当舒适了。到了6月,斯堪的纳维亚人为了庆祝仲夏节,开始制作花环,围绕五朔节花柱跳舞,在神殿里祭拜永不落山的太阳,他们已准备好重新拥抱这片土地,以抚慰那渴望光明的身体和心灵。
夏季,在大多数人居住的南部,天气总是变幻莫测。温暖的晴天只会偶尔出现,多云多雨且湿冷才是此间常态。只要气温连续三天在20℃以上,就称得上是热浪来袭了。据说,只有瑞典语才有uppehållsväder(意为“雨歇期”)这种专门的词语来描述两次强降雨之间的时期,想来也绝非偶然。“日乏”是另一个常用的瑞典天气术语,其意义不言自明。当少有的天气温暖、天空湛蓝的完美夏日出现时,凡是自愿留在室内的人都会被视为“精神失常”。“只要遇到不错的天气,你就得好好利用起来。这是我们的父母总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我想告诉孩子们的。”住在斯德哥尔摩的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塞西莉亚说。
考虑到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气候变化无常,这里会有“没有不好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这种谚语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它最初可能只是一种应对天气变化的策略,或者是反抗“天气霸权”的口号。如果你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长大,就会无数次从老师、父母、祖父母和其他成年人那里听到这句话。因此,斯堪的纳维亚人长大后都对天气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曾经全副武装,从头到脚披挂雨具,就为了去树林里休息或玩耍一下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每天都会有出门的冲动。“如果不能每天出门,我会发疯。如果下班后没有时间带儿子出去玩,我会感到很内疚。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斯堪的纳维亚式的思维方式。”我的瑞典朋友琳达说。
《冰冻之地》(2005)剧照。
一些研究人员为了弄清楚为什么斯堪的纳维亚人如此热衷于每天都让他们的孩子外出活动,耗费了其大部分的职业生涯。有一种研究理论认为这是一种预防措施。人们相信户外活动对孩子有好处,但又无法说出具体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户外活动不会伤害孩子,而且人们担心孩子如果不去户外就会遇到问题。
当地政府为了促使儿童和成人参加户外娱乐活动,将其视为一种预防性的健康保护措施,并为此进行了不少投资。例如,瑞典斯科讷地区的医保机构就鼓励父母在孩子还小时就带其外出,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肥胖。“我们都知道新鲜空气和运动有益于提高食欲和睡眠质量。”一本为新手父母准备的指导手册里写道,“这一点不仅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哪怕是婴幼儿,每天接触新鲜空气也会感觉良好。这还有助于人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日常锻炼的意识。”
在瑞典,人们普遍认为新鲜空气和户外活动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甚至在制药行业中都能找到这一理念的拥护者。瑞典最大的连锁药店之一皇冠药房就在其官网上提供了针对流感高发季的预防建议:“减少流鼻涕和咳嗽的第一步是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在户外活动。当孩子在户外活动时,相互之间的物理距离会增加,从而降低他们通过直接接触或空气传播感染流感的风险。户外时间越多越好。”
除了对个人健康有益,在童年时期积极探索户外也被认为是与大自然长期建立密切联系的一种方式。借用实地教育的倡导者、《超越生态恐惧症》一书的作者戴维·索贝尔的话来说:“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们关心自然,首先要让他们花点时间去体验自然。”
户外,北欧家庭休闲的首选
斯堪的纳维亚人对新鲜空气的热情也许可以用瑞典语和挪威语中的“户外生活”一词来概括。这个词最早是由挪威著名剧作家和诗人亨利克·易卜生于1859年在出版物中使用的,指的是以探索和享受大自然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户外生活”的范畴很大,可以是滑雪,也可以是徒步去采摘浆果和钓鱼,还可以是在家附近散步或骑车。在瑞典,“户外生活”可以被定义为“为体验自然风光而在户外开展的体育活动,不论成败,不涉竞争”。
户外生活之所以能普及,主要是因为瑞典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公共通行权”。这项法律能保障所有人都拥有在私人土地上行走、骑自行车、骑马、采摘浆果或露营的权利(紧邻私人住宅的区域除外)。简而言之,这意味着你可以在别人的树林里采摘蘑菇和鲜花,以及点燃篝火和搭建帐篷,但不能在他们的房子附近这样做,除非得到对方许可。你也可以步行横穿牧场和农田,但是一定要随手关好栅门,而且不能损坏庄稼。
《哥本哈根综合症》(1976)剧照。
在美国,私有产权至高无上。人们普遍认为使用他人的土地会有潜在的诉讼风险,极有可能产生纠纷。与美国不同,瑞典的“公共通行权”的确立基于对公众的信任,相信人们都拥有良好的素养,会遵从以“不打扰,不破坏”为核心的道德原则。这样做看上去好像无法限制人们“恣意妄为”,但实际效果惊人地好。在自然区域内,几乎没有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象。这项法律使得户外休闲活动民主化,意味着世世代代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不仅将接触自然视为受宪法保护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愿意为此承担共同的义务。
有些人甚至认为,大自然填补了瑞典在宗教组织逐渐衰落后留下的空白——要知道,瑞典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之一。乌普萨拉大学的神学教授卡尔·莱因霍尔德·布罗肯耶尔姆在接受《瑞典日报》的采访时说:“自然已经成了瑞典人人生价值的终极参照,当传统信仰逐渐衰落时,我们会寻找其他寄托精神的东西。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编织人生故事,并从中获取力量。”有一些教会偶尔还会在森林里茂密的树冠下组织聚会。信众在盖满苔藓的地面上铺上毯子,聆听教诲,这也可以看作宗教组织适应新时代的举措。
瑞典精神病学家、作家尼尔斯·乌登伯格在1995年出版的《大关系》一书中提到关于瑞典人对自然的态度的调查,发现多达96%的人表示接触自然是一种基本需求。但若是被问及原因,他们的回答却总是很模糊,只会说大自然“很美丽”或“让人放松”。“问瑞典人为什么喜欢户外活动,就像问他们为什么想要孩子一样。”乌登伯格写道,“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去寻找理由,而这是他们从未深究过的。”美国研究人员路易丝·查瓦拉在比较美国和挪威环保活动家的成长背景时,也有类似的发现。根据她的研究,挪威环保活动家很少像美国环保活动家那样倾向于将自身的行动归因于童年时探索自然的快乐经历,而这只是因为挪威人不确定他们小时候参加的滑雪和森林徒步之类的户外活动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他们看来,这并没有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他们“只是做了挪威人都会做的事情”。
《快乐乡颂》(2010)剧照。
考虑到户外休闲活动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受欢迎程度,北欧人几乎全员一致支持环境保护也就不足为奇了。在2007年的欧洲民意调查中,有98%的瑞典受访者宣称保护环境是他们的责任,即使这意味着限制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一比例高于其他任何国家,丹麦和挪威则紧随其后。因此,北欧地区经常被认为在空气和水体净化、温室气体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丹麦是可再生能源和环境友好型住房的主要生产国;瑞典回收了99%以上的家庭垃圾,是绿色技术的主要出口国;挪威则是世界上最早征收碳税的国家之一。
从净水、零废物政策到绿色能源,这些看似都与家庭教育相距甚远,但正如索贝尔和查瓦拉指出的那样,这一切都始于童年时期与大自然建立的联系。
发布于:上海市垒富优配-配资公司-证券配资门户-低息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