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演过央视剧的演员,现在要靠送外卖维持生计?这个剧情恐怕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但现实往往比剧本更荒诞——40岁的于清斌最近就上演了这样一出"跨界"大戏。
记得前两年他还在电视剧《天涯热土》里飙戏,转眼就骑着小电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梭。 说实话,当我看到他提着外卖狂奔的样子,第一反应是:这哥们也太拼了吧?不过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大多数普通演员的真实写照吗? "我和那些流量明星真不是一路人。
"于清斌在电话里苦笑着告诉我。 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道出了行业真相。
你们知道吗?他2014年演完《情定三生》后最风光的时候,也不过是在地铁上偶尔被认出来要个合影。 说实话,这样的"知名度"在娱乐圈连温饱都难保证。
更扎心的是他2020年咬牙在北京六环买了套房,每月房贷一万多。 当时觉得拍戏收入能cover住,谁能想到疫情后行业直接入冬?现在他一天送四五十单外卖,收入也就两三百块。
你说这事魔幻不魔幻?从片场到外卖站,这个落差换谁受得了? 当然,这里必须插句题外话:建议他考虑开直播啊,现在转型的演员那么多... 面对网友"作秀"的质疑,他倒是很实在:"我需要关注,但更想要工作机会。 "这种坦率反而让人心疼。
你们说,一个演了十几年戏的专业演员,非要靠送外卖上热搜才能接到戏约,这正常吗? 好在故事最近有了转机——就在我们通话时,他已经在横店准备新戏了。 "站在片场的感觉真好",隔着电话都能听出他的雀跃。
虽然只是部短剧,但好歹是男一号。 要我说,这才是演员该待的地方啊!
想想也挺感慨的。 于清斌代表的正是那90%的"隐形演员"群体:戏好人不红,有戏拍时光鲜亮丽,没戏拍时人间真实。
他送外卖的视频能引发热议,不就是因为撕开了娱乐圈的"幸存者偏差"吗?我们总盯着顶流光环,却忘了大多数从业者都在为下一顿饭发愁。 插个问题: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为梦想咬牙坚持的朋友? 从《杨贵妃秘史》到外卖箱,从摄影棚到电动车,这条"曲线救国"的路走得实在心酸。
但往好处想,至少他没像某些明星摆烂啃老本,而是放下面子自食其力。 这种韧性,不比那些靠炒作的强多了? 最后说个温暖后续:听说他新戏下月开机,片酬可以解房贷的燃眉之急。
你看,生活总会给认真的人留扇窗。 虽然不知道这扇窗能开多大,但总比送外卖时淋雨强对吧?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换作是你,会为梦想坚持到哪种程度?是及时止损转行,还是像于清斌这样边送外卖边等机会?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吧——毕竟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斜杠青年"呢?
垒富优配-配资公司-证券配资门户-低息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