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财长贝森特算是把“热脸贴冷屁股”演到了极致——几个月前在加拿大G7峰会上,他兴冲冲问其他六国领导人愿不愿意对中国加征200%的次级关税,结果满场寂静,没人敢接话,大伙儿全低头盯着自己的鞋看;这事儿过去没多久,眼看着特朗普要和普京见面,他又急火火隔空逼欧洲站队,放狠话“要么行动,要么闭嘴”,可欧洲那边还是没动静。这一连串事儿,看着是美国施压盟友,实则藏着不少耐人寻味的门道。
01 先说说G7峰会上那尴尬的一幕。今年6月的峰会本来没直接扯到中国,大伙儿在聊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那份《2025年制裁俄罗斯法案》。那份法案挺激进,写着要对买俄能源的国家加征不低于500%的关税,只不过后来特朗普给莫斯科设了50天和解期限,参议院才把这法案冻结了。贝森特一看盟友们聊得起劲,估计觉得找着“同道中人”了,立马凑上去抛了个更狠的问题:“在座的各位是否愿意对中国加征200%的次级关税?”
他当时那神态,八成以为会有人立马附和,结果呢?彭博社后来披露的细节特别扎心——“所有人都只顾着低头看鞋”,连个敢抬头跟他对视的都没有。满场静得能听见呼吸声,贝森特那脸瞬间就僵了。后来他接受采访还吐槽这事儿,说自己本来以为能拉上盟友一起干,没成想碰了一鼻子灰,那股子“一肚子坏水没处使”的憋屈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展开剩余69%02 贝森特为啥非得揪着“对华加税”不放?说穿了,这根本不是单纯针对中国,而是美国想借“制裁俄罗斯”的名义,打自己的小算盘。美国心里门儿清,俄罗斯现在能撑着,靠的就是能源出口换钱,而中国是俄能源最大的买家之一。要是能逼着中国减少买俄能源,俄经济就得伤筋动骨,俄乌战场上的投入自然会受影响——毕竟战争打的就是经济,断了能源收入,俄罗斯的底气就得弱一截。
除此之外,美国还想借这事儿孤立俄罗斯。要是连中国都因为关税威胁不敢跟俄做生意,其他国家不得掂量掂量?到时候美国再推进一步孤立俄,阻力就小多了。更损的是,美国还想借着对俄制裁的由头,顺便打压中国对美出口。要知道中国每年对美出口的机电、电子设备都是千亿美元级别的,真要是加征200%关税,这些商品在美国市场就没了价格优势。美国想靠这招逼中国在能源合作上妥协,可谓是“一石二鸟”的算盘,只不过这算盘打得太响,谁都听得明明白白。
03 欧洲国家为啥不敢接话?真不是他们怕美国,而是心里的账算得门儿清。首先中国早有警告——4月份关税战刚起的时候就说了,敢牺牲中国利益,肯定会遭到反制。这不是空口白话,中国有足够的实力撑得起这话:14亿人的超大规模市场,欧洲的汽车、奢侈品、工业设备,多少都得靠中国消费者撑着;而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产业链上很多关键环节都在咱这儿,真要是对中国加税200%,欧洲自己的企业就得面临原材料短缺、成本飙升的问题。
现在全球经济本就复苏乏力,这么一折腾,欧洲经济只会更糟。他们才不傻,不会为了美国的一己私利,把自己的饭碗砸了。你看美国敢对印度动手——印度买了俄能源后,美国立马给印度输美商品加了两轮关税,加起来就是50%;可对中国,至今只敢口头威胁,没真下狠手。这背后不就是因为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反制吗?欧洲国家看得明白,跟着美国对华加税,最后吃亏的肯定是自己,所以宁愿低头看鞋,也不接这个烫手山芋。
04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还不是贝森特的恼火,而是它暴露了美国影响力的下滑。以前美国在G7里说一,盟友多少会跟着动一动,现在呢?涉及到自身核心利益,没人愿意盲目跟从。G7内部本就各有各的小算盘,欧洲要靠中国市场,日本、加拿大也和中国有紧密的经贸联系,美国想把自己的单边制裁强塞给盟友,根本行不通。
贝森特后来急了,在采访里直接训斥欧洲“躲在一旁指手画脚”,还放狠话“要么行动,要么闭嘴”,甚至说“欧洲必须加入制裁,他们必须这么做”。可越这样越显得美国没底气——要是真有号召力,还用得着放狠话施压?反观中国,这些年不断扩大开放,朋友圈越做越大,就算美国想靠关税孤立中国,也没那么容易。
说到底,美国这套“经贸政治化”“单边制裁”的老办法,早就不合时宜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之前就说过,“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贝森特要是还抱着“拉盟友对华施压”的幻想,恐怕只会继续碰一鼻子灰。毕竟现在的国际舞台上,各国都在算自己的利益账,谁也不会为了美国的战略野心,牺牲自己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场“低头看鞋”的闹剧,与其说是欧洲怕中国,不如说是美国的单边主义越来越没人买账了。
发布于:江苏省垒富优配-配资公司-证券配资门户-低息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