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风云变幻:英法德“E3”模式回归的战略与裂痕
俄乌冲突的持续,以及特朗普回归白宫后“欧洲要为自身安全负责”的强硬表态,使得美国对欧洲的安全承诺不再无条件。这促使德国、法国和英国这三个欧洲核心国家,罕见地加强互动,尝试建立独立于美国的战略安全合作框架,即所谓的“E3”模式回归。 德国总理默茨与英国首相斯塔默签署的《肯辛顿条约》以及马克龙紧接着对德国的访问,都印证了这一趋势,三国互动频率远超过去几年。
然而,表面热闹的“E3”合作,暗藏诸多现实裂痕。在防务领域,长期困扰德法合作的难题依然存在。以未来作战空中系统(FCAS)为例,这个由德法西三国联合研发的下一代战机项目,因技术主导权和利益分配问题迟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法国达索公司坚持掌握核心技术,而德国空客则要求平等参与,西班牙也对法国的强势表示不满。达索CEO甚至直言,若领导权不明确,项目恐将流产。类似的摩擦也出现在陆战系统和欧洲无人机项目等其他防务合作中,这些关键项目的推进情况,将直接决定“E3”合作能否真正落地。
展开剩余67%外交和经济领域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E3”模式的挑战。在乌克兰问题上,法国暗示可能在特定条件下派遣维和部队,而德国则坚持只提供资金和后勤支持,两者立场存在显著差异。在对美贸易摩擦中,法国主张强硬反击美国对欧洲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德国则倾向优先谈判,避免冲突升级。此外,在与南美的自由贸易协定问题上,德国积极推动,而法国因国内农业利益受损而坚决反对。甚至在中东问题上,法国和英国呼吁加沙停火,德国却以“表述不够全面”为由拒绝加入声明,暴露了三国在外交协调上的不足。
尽管“E3”模式面临诸多挑战,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法国拥有独立核力量,英国在军事和外交领域仍保有全球影响力。这三国若能形成稳定合作,将标志着欧洲战略自主的真正起步。
对中国而言,“E3”的崛起并非全然坏事。过去,欧洲的安全政策往往紧随美国,尤其是在北约框架下,欧洲国家对华政策缺乏独立性。“去美国化”的努力,有望使中欧关系更加灵活务实。双方在经贸领域互补性强,欧洲需要中国市场和供应链,中国也需要欧洲的高端技术和资本。“E3”的自主性提升,将为中欧直接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减少美国干扰。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短期内,欧洲国家在面对俄罗斯时,仍难以摆脱对美国安全保护的依赖。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态度虽然让欧洲头疼,但美军的存在仍然是欧洲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E3”的“去美国化”之路将充满挑战,需要谨慎前行,避免与美国彻底决裂。
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深化与欧洲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制造和高科技等领域;另一方面,加强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地区稳定等全球性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
总而言之,英法德三国的密切互动是形势所迫,也是战略试探。“E3”模式能否完全取代美国,还有待观察,但其展现的欧洲新可能,值得关注。从长远来看,这或许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
发布于:四川省垒富优配-配资公司-证券配资门户-低息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