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说印度真正的敌人不是谁,而是对外国的依赖。
这话我一听就明白了。
不是隔壁的国家,也不是谁在背后搞小动作,就是我们自己太怕麻烦,总想着买现成的。
我去年在孟买见过一个做电子零件的小老板。
他跟我说,他厂里90%的芯片都得从中国进口,哪怕价格贵一点,也不敢换别的地方。
为因为印度本土根本造不出来。
他说:“不是不想做,是没技术,没设备,没人懂。”
我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
一个国家,连自己用的东西都做不了,那还谈什么底气?
印度现在每年花在外国航运上的钱,比国防预算还多。
50年前,印度自己船运贸易占40%,现在呢?只剩5%了。
这数字掉得比股市还快。
你说这不是问题,谁信?
莫迪2014年喊出“印度制造”,说要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目标是2025年制造业占GDP 25%。
可现在呢?从16%掉到13%。
不涨反跌。
手机是第二大生产国,可你拆开看屏幕、芯片、主板,全是进口的。
就是组装厂,贴个牌就卖出去。
这种“制造”能叫制造吗?
我认识一个在班加罗尔做软件的工程师。
他说现在公司招人,最怕H-1B签证被卡。
美国那边突然要收10万美金,说是为了“保护本国岗位”。
可他们明明是印度人,干的是美国的活。
这算什么?
一边要印度人干活,一边又不让来。
这不是欺负人吗?
但印度没认怂。
美国加税,它就多买俄罗斯的油。
8月那个月,每天从俄罗斯进口160万桶,比去年还多。
你美国说你制裁我,我偏要买。
这叫什么?这叫不靠人,靠自己。
特朗普嘴上说制裁印度,转头又说和莫迪关系好。
这话矛盾得离谱。
但背后就是利益在打架。
美国想让印度站队,印度想自己拿主意。
这不就是现实吗?
现在印度的外交策略变了。
不再轻易听美国的。
也不急着站队俄罗斯。
它要的是在中间走钢丝,两边都不得罪,但好处全拿。
这叫战略自主。
不是谁说啥就信啥,而是自己想清楚了再动。
我听说有个政府项目,本来要买德国的生产线,结果最后改成了用本地团队重新设计。
虽然慢,但能自己掌控。
这事儿让我觉得,印度真的开始醒过来了。
我认为,真正的强国不是谁的盟友,而是谁都不怕。
印度现在走的路,就是从依赖到独立的挣扎。
这过程肯定疼,肯定难。
可只要方向哪怕慢一点,也比原地踏步强。
我见过太多国家,一遇到压力就低头。
但印度不一样。
它知道,最该打的仗,不是对外,而是对自己。
敌人不在地图上,就在自己手里。
只要能把技术抓在自己手里,把产业建起来,那才是真本事。
这条路不好走。
但至少,它在走。
垒富优配-配资公司-证券配资门户-低息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