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网友灵魂发问:中国为啥不怕我们在电力上赶超?
这个问题,最近在网上引发热议。
借此机会,我想聊聊中印电力现状的巨大差异,以及其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
印度媒体整天鼓吹“制造业超越中国”,却对自家电力供应的窘境视而不见。
中国2023年发电量超9.4万亿度,是印度的五倍。
这并非简单的差距,而是工业文明的鸿沟。
有人说中国夜景不如印度灯火通明,简直是笑话!
印度电线杆上密密麻麻的偷电钩子,23%的电量被窃取,孟买贫民窟的电线像蜘蛛网般混乱,电工的月薪比程序员还高,这些都是印度电力系统混乱的缩影。
反观中国,特高压输电线延伸至青藏高原,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去年夏天,德里连续停电7小时,医院被迫使用柴油发电机进行手术。
同一时期,郑州遭遇暴雨,抢修队在齐腰深的水中抢修电力,迅速恢复供电。
印度人均年用电量1200度,还不够深圳一个打工人的空调费。
印度宣称煤电在建规模全球第一,然而,上海电气承建的印度电站项目被拖欠13亿人民币,印方还反过来索赔21亿。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光伏板成本十年下降90%,西北沙漠里的光伏电站甚至可以“放羊发电”。
河北工厂的夜间电价低至三毛六一度,德州暴雪期间一度电卖到70元人民币,这体现了中国电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最关键的是工业用电价格。
中国工业电价全球倒数第七,比美国家庭电价还低三倍。
富士康的24小时流水线从不断电,而印度塔塔的工厂却需要自备柴油发电机。
电力自由是真正的自由,珠三角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比莫迪的演讲更具说服力。
印度仍有7亿人无法获得稳定电力供应,“超越中国”的梦想只能在停电时聊以慰藉。
电力差距的背后,是中国三十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懈努力。
偷电偷不出世界工厂,也偷不出一个国家的未来。
印度想要在制造业上赶超中国,先解决好基本的电力供应问题吧。
有网友评论说,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相比差太远了,电力供应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还有人调侃,印度的电线杆子比中国的树还多,上面挂满了偷电的钩子。
这些评论虽然略带调侃,却也反映了中印电力现状的真实情况。
我个人认为,电力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印度想要实现经济腾飞,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与其盲目追求超越中国,不如脚踏实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中印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各有优劣。
中国注重长期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印度则更注重市场化和自由竞争。
但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必须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
电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应该惠及所有民众,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希望印度能够正视自身的问题,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更多的人用上稳定可靠的电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也希望中国能够继续保持在电力领域的优势,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垒富优配-配资公司-证券配资门户-低息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